报考医科大学寻求治疗方法,博士毕业后站上三尺讲台

他与帕金森抗争16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 实习生朱钰莎


(资料图片)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传播康复正能量。”这是公众号“南医小邱”的简介,主理人名叫邱怀德,从南京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成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一名教师,今年30岁的他已经与帕金森抗争了16年。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邱怀德鼓励病友,尽管帕金森病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良好的心态就能让病情得到控制,每个患者都可能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为了搞清楚病因,下决心报考医学院

14岁患病,经过两次高考考上南京医科大学医学院,历经十年确诊“青年型帕金森病”,邱怀德始终在追寻着希望。2007年读高一时,邱怀德出现了走路不对称的情况,2010年双手也开始明显抖动,大大小小的医院各种检查都做了,但就是没能查明白患了什么病。“既然连医生也无法判断我的疾病,那不如我自己去学医,我要自己救自己。”为了查清自己的病情,邱怀德决心报考医学院校,2011年,经历两次高考后,他以645分的高分考入南京医科大学。

从那以后,邱怀德开始了他在南京医科大学艰难而顽强的求学和求医之路。因为是医学生,做实验是少不了的,别人轻松完成的实验步骤,他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到了大学本科的最后一年,我甚至无法自己完成往返医院的路,只能由同学架着,将我背回学校。”邱怀德告诉记者,2015年,他第一次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看病,这一次的就诊也为他后来的诊断指明了方向,邱怀德在药物作用下身体状态开始渐渐好转。

每天前往健身房练习,尝试脱离拐杖出门

在康复科大夫的建议下,邱怀德开始做一些心肺功能康复和肌力训练,他第一次拄着拐杖走进了健身房。在教练的指导和健身房大哥大叔们的鼓励下,邱怀德每天都前往健身房练习,在负重蹬腿重量加到70公斤时,他开始尝试脱离拐杖出门。2016年,邱怀德确诊“青年帕金森病”,同年,他选择留在南医大继续攻读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的硕士。因为积蓄不够,不愿用众筹方式获取手术费用的邱怀德在2021年终于攒够了钱,此时相关医学研究也较为成熟后,他接受了DBS(脑深部电刺激术)手术,这是一种脑外科手术,要在脑内插入电极,之后在胸口放置脉冲发生器,持续刺激颅内的核团,从而调整身体状态。术后他的说话、做事、走路都有了明显改善。

“除了过安检的时候必须用手检代替,每周给自己的机器充电,其他并没有明显的不便。”邱怀德表示,“可能潜意识里都觉得从前太难熬,很多回忆都已经不清晰。”他说过去的十几年经历了太多的不如意,但比起大多数帕金森病友,自己已无比幸运,“而且我发现,即便比健全人难一点,经过努力训练我也可以赶上我的朋友们。”

创建“南医小邱”公众号,用自身经历鼓励病友

在2017年通过了执业医师资格笔试和操作考试后,邱怀德拿到了执业医师资格证。拿到证的第二年,他创办了“南医小邱”微信公众号,经常做一些疾病科普和健康宣教。同时他还创建了帕友交流群,在线上和线下都为病友们做过宣讲解答。在公众号的留言评论区可以看到许多帕金森患者及家属们留言互相加油鼓气。

“我觉得日子是一天天过出来的,尽可能积极乐观地去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邱怀德的公众号从一个人运营到在2022年迎来了编辑成员,他的小团队也在日益壮大,即使生命有限,但邱怀德也始终认真生活,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人。

2022年,从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毕业,同时也作为一名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邱怀德告别临床工作,成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一名教师,在备课上课的日常中找寻教学的意义。“我们主要培养能够投身到特殊教育的教师,让特殊的孩子们也能感受到正常孩子得到的关爱,这也是发挥我所学的一种方式。”邱怀德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